海西格尔木宇宙巷社区:指尖生花编织团结幸福花 天天看点

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马振东 陈贇业

毡绣是蒙古族独特的刺绣艺术,在蒙古族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中运用非常普遍。从蒙古包穹顶到毡壁,从门帘到地上铺的毛毡,从盖布到茶盐袋、碗袋……毡绣制品无处不在。毡绣制品精致又富有民族特色,受到很多人喜爱,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巴力生制作毡绣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贇业 摄

4月19日,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昆仑路街道宇宙巷社区,拜访一位因毡绣技艺而被周围人熟识的蒙古族老人巴力生。

现年70岁的巴力生出于对毡绣技艺的热爱,多年来坚持毡绣创作。她的毡绣沿袭老一辈的传统,大多绣着蒙古族的五畜、花鸟、图腾等图案。但现在,在子女和朋友们的影响下,她也会在传统毡绣技艺中融入自己的创意,如与时尚元素结合的手提毡绣包、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挂画、十二生肖杯垫等毡绣作品。

巴力生的毡绣作品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贇业 摄

巴力生制作毡绣到现在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,她对毡绣技艺的这份坚持和热爱影响着子女和身边的人。

“周围人知道妈妈在做毡绣,打听着过来找,我们会送给他们一些作品,和他们交朋友。”巴力生的大女儿萨仁高娃对母亲的毡绣技艺感到自豪,慕名而来的邻居、朋友让她家的生活变得热闹起来。

巴力生的毡绣作品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贇业 摄

一些人专程拜访欣赏巴力生的毡绣作品,一些人虚心向巴力生学习毡绣技艺,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跟巴力生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这些因毡绣结缘的朋友有时还会给出一些建议,让巴力生的作品变得更加新颖美观。朋友们和巴力生一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。

巴力生的毡绣作品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贇业 摄

随着格尔木市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的不断加大,像巴力生这样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。巴力生的毡锈作品曾多次拿到格尔木市文化馆进行展出,市妇联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还会邀请巴力生参加一些活动,向大众展示蒙古族毡绣技艺。通过这些活动的传播,巴力生的名气越来越大,朋友越来越多。

巴力生展示自己的毡绣作品。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贇业 摄

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者,现在巴力生依旧保持着每天制作毡绣的习惯,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,很多年轻朋友上门学习毡绣技艺,女儿萨仁高娃和巴德玛也和他们一起学习。

巴力生说:“看到儿女和年轻朋友们一起学习毡绣技艺我很高兴,希望通过毡绣将我们的友谊传承下去。”

关键词: